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突触的结构。说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2.通过分析结构模式图、动态视频等材料,得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锻炼归纳与概括思维。

3.通过由突触结构认识,到描述兴奋传递的功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导。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及特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可以双向传导。)

提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该如何传递呢,提出疑问点。以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突触结构

教师展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和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分放大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描述,找到兴奋能够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并描述其各个组成部分。

(结构基础是突触结构。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呈球状,叫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它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2.传递过程

结构决定功能,神经元传递兴奋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教师出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模拟动画,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过程。小组代表结合结构图描述。

(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的时候,引起突触小泡运动,突触小泡运动至突触前膜,将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兴奋就从上一个神经元传到了下一个神经元。)

教师进一步提问,该过程信号以什么形式传递的?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特点

教师提问兴奋能否从后膜向前膜传递,学生结合课本描述,进行回答,从而得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三)巩固提升

教师多媒体出示不同种类神经递质的作用,提问学生信号传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否正确。学生回答,进行巩固提升。

(不正确,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例如乙酰胆碱为兴奋型,多巴胺为抑制型。)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通过突触结构总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五)布置作业

表格总结兴奋在神经元上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异同。用本节课知识解释毒品成瘾、神经毒素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原因。

四、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