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知识点是否讲解清楚

本篇的文本内容较多,需要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出涉及到的知识点,在讲解过程中有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比如突触,突触小体和突触小泡。

突触结构包含三部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体呈球状,指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形成突触。而突触小泡用来包裹并运送神经递质到突触前膜。

2.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①本课核心重点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但在板书过程中切勿用大篇幅的文字来表示过程,用时过长且不易理解,可以采用传递过程中的不同信号来表示整个过程。

②本课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需要板书突触示意图,因此要求有一定绘画功底体现专业能力,同时建议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清晰易懂。

3.避免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注意丰富教学方法,在讲解突触结构和传递过程时容易直接呈现题本中的图片,这样处理方法单一,而且对于过程的理解不够直观和形象,所以在教学中,在讲解突触的结构时可以采用结构模式图,在讲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他特点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好模拟动画,然后在课堂中进行播放,这样的方式能够更直观地将传递的微观过程呈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使得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彩。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