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班内》,学生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认识学习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感受乐曲,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

聆听《班内》感受和体验印度尼西亚“佳美兰”乐器音色及演奏特点;初步了解佳美乐音乐和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佳美乐音乐和相关知识。

【难点】

感受和体验印度尼西亚“佳美兰”乐器音色及演奏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星星索》,并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属于哪个地区的音乐呢?

学生自由回答。(《星星索》、印度尼西亚)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用克隆钟手法进行创作的印度尼西亚民歌,全曲节奏徐缓而带有摇晃感,旋律抒情、感情真挚,表达了一个年轻人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印度尼西亚有哪些音乐形式呢?从而导出课题:印度尼西亚——音乐欣赏《班内》。

(二)初步感知

1.欣赏全曲,播放《班内》视频,设问:请同学们感受音乐展现的是怎样的场面,可以描述一下吗?

学生自由回答。(像音乐会一样,乐曲听起来很热情的情绪)

教师总结:《班内》是一首典型的印度尼西亚民间乐曲,原是在节日或有尊贵客人来到时,由宫廷乐师演奏的欢迎曲,现已成为佳美兰乐队的保留曲目。

2.复听乐曲,并提问: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了解到的佳美兰

学生自由回答。(佳美兰是印度尼西亚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佳美兰常用于各类伴奏戏剧,舞蹈,以及在各类喜庆活动中演奏。)

教师总结:佳美兰是印度尼西亚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主要流行于爪哇岛和巴厘岛。以固定音高的金属敲击乐器为中心,配以少量弦乐器构成的大型乐队。

(三)探究学习

1分段欣赏:再次欣赏乐曲,听全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自由回答。(二个部分)

教师总结:根据乐曲的速度、情绪、节奏等,划分为二个部分。

2分别聆听,请学生聆听并思考:第一部分有什么特点?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热烈欢快、欢迎尊贵的客人到来的场面)

顺势提问:乐曲中听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呢?

学生自由回答。(鼓、排琴)

教师总结:情绪热烈、音色多样,演奏乐器有排琴、鼓、锣等金属敲击乐器,当乐曲核心旋律清晰地出现时,其他旋律始终围绕着核心旋律进行演奏。

3.引导学生用“da”进行哼唱旋律,感受佳美兰的旋律特点。

4.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聆听乐曲第二部分,并提问:与第一部分相比较,有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呢?

学生自由回答。(速度加快,后面以渐慢的速度结束)

教师总结:第二部分音乐速度突然加快,由低音排琴奏出尾声,并以渐慢的速度结束全曲。

5.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5分钟讨论,再次聆听第二部分,并思考:主题旋律总共出现了几次?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9次、快速4次、放慢2次、快速3次)

教师总结:核心旋律出现9次、分别是快速4次、放慢2次、快速3次,顺势提问:这样的变化是为了突出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突出人们对于客人的欢迎之情)

教师总结:乐曲中运用双面鼓指挥着音乐的变化和段落的转换,在经过多次反复围绕核心旋律快速的演奏之后,以渐慢的速度结束全曲,再次表达对尊贵的客人热烈欢迎情感。

(四)拓展延伸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10分钟的讨论,结合乐曲进行创编活动,可加入舞蹈、表演、乐器伴奏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总结: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太平洋岛国——印度尼西亚,这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国家,给人类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感受到了音乐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希望学生可以热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作业: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印度尼西亚的其他歌曲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