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各种营养物质消化场所。

(口腔中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是胆汁乳化成小颗粒后在小肠中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设疑:食物消化后形成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究竟是在小肠中还是大肠中被吸收的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大肠和小肠的结构特点

(1)展示:大肠和小肠的资料图片,小肠与大肠长度的比较?学生观察。

(成人小肠的长度一般为5~6米,大肠的长度一般为1.5米。)

(2)分发猪的小肠,让学生动手顺肠管剪开肠壁,用手摸皱襞的表面,提问:有什么感觉?同桌交流。

(皱襞表面绒绒的。)

提问:皱襞是怎样排列的?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得出:皱襞呈环状排列。

紧接着教师讲解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些叫做小肠绒毛,如果把一个人小肠里所有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大小。

提问:大肠内表面是什么样的,有绒毛吗?与大肠结构相比,小肠的结构有什么好处?最后得出结论: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并且增大了小肠与食物接触的面积。

(3)多媒体展示显微镜下人体小肠壁切片,对照小肠绒毛模式图,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同桌之间交流,得出结论:小肠壁绒毛上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讲解: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便于小分子物质通过,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小组讨论总结小肠易于吸收的特点(长、面积大、壁薄);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小肠是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器官,并且是与它的特定结构相适应的。

2.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多媒体展示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的吸收过程动画,提问: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是怎样的?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被构成小肠绒毛壁的一层上皮细胞所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那些未被小肠消化和吸收的物质,下行到大肠,其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被大肠吸收,剩下的残渣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这粒西瓜子在他的体内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请你以“西瓜子历险记”为题,写一篇科普小文章。

四、板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