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形体是指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能够从生活中找到不同的形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形体的自由组合,学会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品,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形体美,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以及美术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形体的概念,认识形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

学会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形体组合创作。

三、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废旧的几何形体物品,如长方形、圆形的盒子、塑料瓶和易拉罐等;准备胶水、剪刀、卡纸等。

老师:准备好一些由几何形体组成的实物图片,如建筑物、雕塑、几何石膏体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老师请三个学生上台堆积木,并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堆积木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简单的积木,经过不同的组合可构成很多的物体造型变化。教师启发并揭示课题:除了积木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形体可以进行组合呢?顺势导入新课:《形体的组合》。

(二)新课讲授

1.对比分析,理解概念

老师播放课件中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图片和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石膏的图片。提出问题:

①观察并说说形体与形状有什么区别?

②思考这些石膏形体有什么特征?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形体的特征是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而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是平面图形。我们生活中的任何物体都可以概括理解为各种形体。

2.观察思考,总结概括

老师展示各种建筑物、雕塑和植物形体。(如国家大剧院、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立方体18号等图片。)提出问题:

①学生观察讨论形体组合的分类,找出规律。

老师小结: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形态。(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

自然形态:指自然界客观环境中形成的一些立体形态。(树木、山川等。)

②小组比赛,快速列举出生活中由立方体、球体、椎体等形体组成的物体。

比如:教室里的课桌椅、写字用的笔、火车、轮船等。

(三)示范讲解

1.老师播放一些成品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

①分组讨论,如何利用身边不同形状的废弃材料组合成各种物体,造型要美观、稳固。

②学生讨论时,可以借助手头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堆积实验。

2.教师示范并总结:组合时,重要之处是注意上下左右的平衡,从上往下,从大到小重叠组合成宝塔状,比如东方明珠,形体相互倾斜交叉的组合,能让形体组合更有变化。

(四)实践展评

1.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废旧材料,自己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创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①学生将作品放到展览区,以艺术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展出。

②派小组代表向大家进行解析自己小组的作品,并由同学给予评价。

③老师分别给各小组作品进行点评并渗透环保意识。最后,颁发最佳创意奖、最佳造型奖、最佳美观奖。

(五)小结作业

播放《金刚葫芦娃》和《冰河世纪》动画片段,学生感受平面动画和立体动画给我们带来的不同视觉体验,鼓励学生课下可以去电影院观看3D动画片。

五、板书设计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临近,关于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