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史实;理解解放战争取胜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地图了解战局变化,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法,从装备、兵力、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国共双方军力变化,归纳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平津战役的意义,认识到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得北京的文物和人文环境得到保护,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难点:解放战争取胜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内容,并引导: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内战,战争初期,敌人处于进攻,我军处于防守状态。但是在正确的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进攻,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端?

学生结合上节内容回答后教师总结: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打到了国民党统治区,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从而导入新课。(板书: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环节二:新课教学

过渡: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一)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1.辽沈战役

教师出示辽沈战役示意图,请学生自主讲述辽沈战役的状况?

学生讲述后,教师明确:

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1月。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接着教师引导:辽沈战役后国民党军总兵力由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意义何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2.淮海战役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淮海战役示意图,之后请学生自主回答其基本状况。(请学生从时间、指挥员、作战部队、歼敌人数、意义等方面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时间:1949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作战部队: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歼敌人数:55万余人

战果和意义: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解放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之后教师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结合上边“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民群众积极参军,踊跃支前,巩固后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3.平津战役

时间:1949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作战部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歼灭、改编敌人数:52万

战果: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引导学生从当时的趋势及和平解放北平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二)渡江战役(1949年4月—1949年6月)

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以和平为重,拟定和平协议,但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1.目的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意义

教师引导: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垮台。之后提出问题: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示学生从反动势力和革命力量两方面来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①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②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材料,请学生思考: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提示学生从力量对比、军队士气和人心向背、政权性质和国家职能等方面思考,之后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3分钟后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①军队士气、人心向背方面:解放军打战勇敢,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②政权性质、国家职能方面: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毛泽东懂军事,蒋介石不懂军事;国民党指挥失当。

④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出示课件,巩固本课知识。之后提出问题,请同学根据以下问题搜集资料,写篇小论文,下节课讨论。

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六、板书设计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二、渡江战役

1.目的

2.意义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479164364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