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是保障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下有关教学目标中行为目标的陈述问题。有关行为目标陈述的知识,在我们教师招聘考试中,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察的方向多为选择行为目标的四要素、判断行为目标是否表述正确两种。

行为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1962年美国著名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杰认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行为目标应该具备三大条件:一是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即表述行为;二是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即表述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即表述标准。而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之上添加了“表述主体”这一条件,认为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一、行为主体——学习者

教学目标的设计,其行为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所以表述时应该表述为“学生要……”而不是“教师教会学生……”。同时要注意,在表述过程中不能出现“使、让”类动词,比如:“让学生学会……”。

二、行为活动——具体行为

这种表述一定是具体可操作的,一般来说以动宾短语为主来进行表述。如:“书写6个汉字的字形”、“能操作计算机”等。

三、表述条件——限制或范围

一般来说表述条件的限制和范围存在四种情况: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不可以带字典”;二是提供信息与提示,如“在给定的段中,能够找出描写春天的句子”;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2分钟内……”;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四、表述标准——最低表现水平

标准的表述一般与“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整性怎样”等问题有关。如“至少写出三个事例”等。

行为目标有着它独特的优点,能够准确的给学生以明确的目标,让其产生具体的行为变化。但是它也存在着不足,它只片面的强调了外在的行为变化,但是没有注意到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所以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应该考虑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这样不仅能够关注外在行为变化,也能结合其内在的体验、感受,将行为结果与行为过程协调起来。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进行练习:

某教师进行诗歌教学,其教学目标设计为:借助课文插图,想想诗歌所描述的情景。其中“借助课文插图”是教学目标的( )。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教学目标的陈述。其中,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行为动词指的是具体的学习行为;行为条件指的是限制和范围;表现程度指的是最低的表现水平;题干中表述“借助课文插图”是在说明学生在学习的时所提供的信息与提示,属于表述条件。故选择C选项。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目标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