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习得性无助的提出

“习得性无助”最早是196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来的,他认为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不愿意尝试并且对成功充满绝望感的内在感受,主要是因为反复地遭受挫折和失败,会变得自卑、怯懦、被动。是他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实验如下:

塞利格曼把狗放进笼子里,在笼子中狗无法逃脱的,并且里边设有电击装置。电击能够引起狗一定程度的痛苦,但不会伤害狗的身体。铃声一响,实验者就给狗以难以承受的电击。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狗在最开始被电击时,会拼命挣扎,想要逃脱笼子,但经过不断的努力之后,发现通过自己的挣扎是无法逃脱的,因此它挣扎的程度会逐渐降低。多次实验后,他们把这只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铃声响起后,它不但不逃到没有电击的一侧,反而不待电击出现,就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和颤抖。这是一种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后来在1975年,塞利格曼把习得性无助的实验迁移到人的身上。他挑选了一些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并且把这些大学生随机地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大学生会被安排听噪音,不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举动,都不会让噪音消失;第二组大学生也会被安排听噪音,不同的是,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噪音停止;第三组大学生比较幸运,他们被安排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没有噪音的干扰。当大学生在各自的环境中待了一段时间后,会被安排进行实验的下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中增添了一个实验设置,即手指穿梭箱。当大学生把手放到手指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令人烦躁的噪音。但是当他们把手放到手指穿梭箱的另一侧时,这种噪音就会消失。实验发现,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大学生在听到噪音后,都会试图结束。

二、习得性无助的负面效应及其应对

“习得性无助”对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影响,只要人们产生了这种无助又无奈的内心感受,以后做任何事的时候就会倾向于放弃,对成功失去希望,对自己的缺陷听之任之,放任其发展,不思改变,不图进取,就是俗话说的“破罐子破摔”,这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克服这种“习得性无助”,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自我限定,不顾自己设定高度,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对于成功和失败有着正确的归因,要正确地认识到造成挫折和失败的原因是多重多样的,比如运气、任务难度、身心状况等,并不完全是由于自己能力低下,并且我们也要意识到,个体的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和不可改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提升和发展过程中的,昨天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今天依然不能取得成功。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