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3.【答案要点】(1)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心理素质;

(2)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

(4)尊重幼儿人格,不要妄下结论;

(5)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

4.【答案要点】(1)目的性增强;(2)持续性延长;(3)细致性增加;(4)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

5.【答案要点】3-4岁处于幼儿期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1)生活范围扩大。幼儿3岁以后,开始进入幼儿园。新的环境对幼儿最大的影响是: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老师、更多同伴的新环境。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幼儿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使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2)认识依靠行动。这一阶段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3—4岁幼儿的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想好了再做。3—4岁的孩子在听别人说话或自己说话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他们的注意也与动作联系在一起。

(3)情绪作用大。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一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常常为小事哭起来。这时期幼儿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周围人感染。

(4)爱模仿。3一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幼儿还常常模仿老师,对老师说话的声调、坐的姿势等都会模仿,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

6.【答案要点】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幼儿的思 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 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1)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 的特点: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括不准确,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过宽或过 窄。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 力。

(2)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 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 题情境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假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 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

(3)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由于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