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考试越来越近,但是很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是非常迷茫,为此小编整理了一些笔试备考模拟方面的精选试题给大家作为参考。欣瑞教育更为大家准备了海量试题,直接下载手机app即可在线做题,更可以在线和全国的筒子们进行在线PK,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小编祝各位考生顺利通关笔试!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 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2.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协调的主要力量是社区教育机构。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协调的主导力量是学校,具体地主要由班主任来实施。班主任在与社会协调、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中,可依托社区教育机构的力量。
3.个体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情感。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德认识是个人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在个人品德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标识。
4.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 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德育的途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道德教育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 课,间接的德育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如:思想政治课之外的其它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 动;校外教育;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校园环境建设;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由此可见,德育的途径和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包括非学校教育的教育活动中。因此,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5.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