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很多同学对德育理论中的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理论都不是很了解,觉得内容过于繁复,不好记忆,那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知识内容,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来让大家理解科尔伯格的理论,通过意义记忆把握这一考点。

首先,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研究德育的发展阶段,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问询来总结答案,主要是通过儿童的判断力来进行总结,下面我们先来说说这个道德两难故事的内容--“海因茨偷药”:海因茨的妻子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全城只有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他的妻子。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售价却要2000元。海因茨只得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这个故事到这里,科尔伯格就向儿童提出了疑问:海因茨应不应该趁夜晚药房没人的时候,偷走这种救命药?为什么?

根据儿童的回答,科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习俗水平(9-16岁)、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看下这六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一、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有的孩子说海因兹偷药合理,因为不偷药,妻子会病死,他要受到谴责;也有的孩子说海因兹不该偷药,因为被抓住会坐牢、受罚的。

总结:孩子在这一阶段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阶段2.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有些孩子赞成偷药的行为,认为妻子过去替海因兹做饭洗衣,现在病了,该去偷;也有的孩子认为,药店老板发明药就是为了赚钱,所以老板是对的。

总结:这一阶段的孩子的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二、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对行为的是非善恶,开始从行为的动机入手来进行判断。孩子会认为海因兹偷药的动机虽然不坏,但是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不该这么做。

总结:处在该阶段的孩子,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孩子会普遍认为海因兹偷药为救治妻子,这合乎情理。但偷窃行为又为法律所禁止,因此偷药又是不应该的。

总结:处于该阶段的孩子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以法治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三、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很对孩子会表现出对海因兹的行为的同情,并愿出庭为其辩护,请求减刑。甚至有的孩子发问:法律允许老板不顾人的死活赚钱,对吗?这一阶段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对社会负有某种道义职责,对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也同样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总结: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而非铁板一块,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阶段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有些孩子认为应该偷药的理由是因为人的生命是提供了唯一无条件的道德义务的源泉,因此为了拯救一条生命去违反条文法律是值得的;而认为不应该偷药的理由则是因为别人也可能需要这种药,海因茨并没有公平地考虑所有人的生命,偷药对于其他需要这个药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不应该去偷药,

总结:这是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以公平、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