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授课中发现,从南到北的教师考试学员会在学习心理学过程中产生共性问题。如对于感受性、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理解困难;态度的防御机制类型混淆;一般学习理论中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傻傻分不清楚,错误率高等。再众多问题中,本文选取学员复问频率较高的一处内容(运动知觉中似动知觉几种形式的区别),与学员们共享。

先解决两个概念问题:

1.什么是运动知觉?即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

2.什么是似动?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

似动概念中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内涵:1.静的看成动的;2.没有连续动的看成连续动。(每一个概念都包含三个部分:名称、内涵、外延。)

在似动的主要形式中: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均是第一个内涵的外延;动景运动则是第二个内涵的外延。现在我们逐一理解。

1.动景运动: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简言之,刺激物相继运动,给人连续运动的知觉。)

例如,大家在人行横道看到的“正在行走的小人”(左右两条腿的灯先后亮起,给人行走的知觉体验);广告牌上“转圈的彩灯”等。

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做诱发运动。(关键信息,相邻的物体一动一静)

例如,夜空中月亮在云朵中穿行,月亮相对静止,云朵是运动的。而人们看到的是月亮在动,云朵静止。

3.自主运动的原理是当人们在知觉物体时移动身体和头部,导致静止的物体连续刺激视网膜的不同位置。同时又缺乏参照物,进而产生静止物体运动的现象。

例如,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天空中游走的亮点(星星);在暗室内,飘动的光点等。

4.运动后效:在注视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关键信息,先注视动再注视静;相反方向。)

例如,注视瀑布的某一处,然后看周围静止的田野,会觉得田野上的一切向上飞升。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后,再注视附近的树木向相反方向运动等。

似动知觉的几个主要形式就分享到这。心理学学习中建议大家尽可能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充分理解概念的同时,留意生活点滴,那都是心理学重要的学习素材。加油!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