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桑代课的试误说,是教育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样,试误说也是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中需要重点准备的部分。一般来说考试题型可能出现客观题或者简答题。在本文中,将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桑代课的试误说来源于一个经典实验,名字为饿猫开笼取食实验。桑代克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能打开门的脚踏板。当门开启后,猫即可逃出箱子,并能得到箱子外的奖赏--鱼。试验开始了。一开始,饿猫进入箱子中时,只是无目的地乱咬、乱撞,后来偶然碰上脚踏板,饿猫打开箱门,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着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饿猫关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复,最后,猫一进入箱中即能打开箱门。 实验表明,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根据他的这一理论,人们称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

桑代克就用曲线图来表示学习的过程,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做出的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这就叫做学习曲线。

通过这个实验,桑代克研究出了一个关于学习的三大定律。

第一,准备律。指的是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的掌握学习的内容。那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把一只饿猫放进去就体现了准备律。如果我们是把一只吃的饱饱的猫放进去那么猫还会乱碰乱撞想出来吃鱼吗?可能进去就呼呼睡大觉了吧!

第二,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的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的增强这种联结。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地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比如实验中的猫,不断地饿它让它尝试去打开笼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直到学会打开笼门。这就体现了练习律。

第三,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者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那么在实验中,猫打开了笼门后成功吃到了鱼就是对猫的反馈,如果猫打开笼门却不给它鱼吃,那下次它还会去尝试打开笼门吗?所以学习还强调要及时的做出反馈和强化。其中,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以上是桑代克总结的三条学习定律,但这个实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就是过于的机械化和简单化了,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了。

同时,还要知道的就是,桑代克的这个实验,得出的学习联结,是西方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