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个心理学常考点,一般会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因为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了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所以一般我们也把他的理论称之为“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两难故事法”,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故事是“汉斯偷药”。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发明的镭才能治好她。病妇的丈夫汉斯找到药剂师,却被索价2000元,这个药价足足高出了药成本的十倍。汉斯只能到处借钱,可最后只凑够1000元。汉斯不得已,只好恳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以便能快点救活妻子。但药剂师一口回绝他,说:"不成!我研制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汉斯因此走投无路,于是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夜黑风高的晚上,撬开药剂师的店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故事讲完以后,研究者会向被研究的儿童提出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科尔伯格带着问题,采用纵向法,对72名10~26岁男孩的道德判断进行长达10年的跟踪测量,并对所得结果在其他国家进行验证。最终,柯尔伯格于1969年提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如下:

1.前习俗水平(0~9岁)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去偷药,因为偷药会受到惩罚,是不好的。

(2)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所以这时候儿童会在回答之前会想知道汉斯的妻子对他好不好?如果好,他们就觉得汉斯应该偷药,因为把妻子救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好,他们就觉得汉斯不应该偷药,因为不符合他的利益。

2.习俗水平(9~16岁)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一下两个阶段:

(3)寻求认可(或好孩子)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会想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的?如果大多数人都支持汉斯偷药,那么他们就觉得应该偷药,因为偷药符合大家的意见;如果大部分人都反对汉斯偷药,那么他们也会觉得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不符合大家的意见。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所以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偷药,因为偷药触犯了法律,是不好的。

3.后习俗水平(16岁之后)

该水平的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所以这时儿童会觉得既然汉斯偷药救人会触犯法律,那么说明现在的法律考虑的还不够多,应该进一步修改。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没有什么是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的,所以他们会认为汉斯无论如何也该去偷药。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