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4、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5、课程安排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
16、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17、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如: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范例教学模式;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自学──辅导式;传递──接受式。
18、中小学的教学科目的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
19、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
20、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有: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材料;报告结果。
21、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结构化;重视能力培养;重视个别差异。
22、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操作性。
23、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当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整体框架。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