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冤家篇

1.孟子VS荀子

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他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生而为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我们在教育中就要从人的本性,引导、发展这种善。因此,孟子被视为内发论的代表。

而荀子的观点和孟子正好相反,他认为人性本恶:“人之生也固小人。”人生来就是逐利的小人,教育的作用就是“化性起伪”,改变人恶的本性,让人为的东西淡化恶的天性。因此,荀子是外铄论的代表。

2.赫尔巴特VS杜威

赫尔巴特和杜威的观点针锋相对,他们两人分别是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的代表: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要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杜威正好相反,他提出教育要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教学过程分为四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把教学过程分五步: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赫尔巴特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杜威是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

3.桑代克VS格式塔学派

桑代克作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他通过迷箱实验证明,学习的实质就是尝试—错误,并提出了三个学习率: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他认为,人的遗忘是由于痕迹衰退引起的,还提出学习迁移是需要共同要素的。

作为欧洲心理学界的旗帜,格式塔学派处处和桑代克作对:先是通过猩猩抓香蕉的实验证明,学习不是尝试错误,而是顿悟。然后,又通过小鸡觅食实验,证明迁移不是因为共同要素,而是由于理解了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4布鲁纳VS奥苏贝尔

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之间的观点也是针尖对麦芒。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学科之间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说,掌握学科的认知结构是没错,但是,不应该是发现法,发现法的效率太低,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应该采用接受学习,通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掌握知识效率更高。

好友篇

1.老子、庄子和卢梭

说这三个人物是好友,并不是因为他们之间真能跨越时空,穿越到对方所处的时空里相互交流探讨。而是因为,他们三个都提倡自然教育,都认为后天的社会环境是不好的,需要回归到自然的状态下,人才能更好的发展。

2.孔子和苏格拉底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开创者,孔子和苏格拉底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最先提倡启发式教学。都提出了一整套的学说,并培养出伟大的弟子。他们在生前都没有著作传世,但在死后,都由其弟子假借其名,宣传各自主张。《论语》一书,处处可见“子曰”,但这些话都不是孔子本人记录,而是尤其弟子整理。同样,《理想国》中虽然每段对话都是“苏格拉底说”,但这也并不是苏格拉底自己写下,而是由其弟子柏拉图转述。

3.皮亚杰和科尔伯格

在道德研究领域,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两人的理论至今还是难以逾越的经典。

两个人都用故事法来研究道德,一个用对偶故事法,一个用道德两难故事法。两人都通过研究儿童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来界定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皮亚杰通过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两级水平四个阶段:两级分别是他律和自律水平,四阶段分别是:前道德、他律道德、自律道德和公正道德四个阶段;科尔伯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六阶段分别对应惩罚与服从、相对功利;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社会契约和良心定向六个阶段。

4.马斯洛和罗杰斯

作为人本主义的旗帜,马斯洛和罗杰斯在考试中总是相继出现,形影不离。他们都认为,心理学不能像行为主义一样,通过研究动物来类比人的行为,也不能像精神分析学派那样,通过研究精神病人来推演正常人的行为。他们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人,应该是正常的人,应该是人的积极的方面:既有理智的方面,又有情感的方面,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成为完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直播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