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3.20世纪70年代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课核潜艇下水。

   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1973年,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4.20世纪80年代

   1980年,中国向太平洋发射火箭试验成功。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箭多星的壮举。

   1983年,中国第—台亿次电子计算机系统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3年10月,中国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计算机汉字输入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1984年,大亚湾核电站开始动工兴建。1994年2月1日和5月1日两台机组分别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建设的第-座大型商业用核电站。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寒武纪动物群化石。澄江古生物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

   1988年10月16日上午5时56分,中国第-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首次对撞成功。10月22日,大型探测器首次得到了宇 宙线径迹。至此,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宣告建成。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 置。

   1989年,中科院化学所研制丙丙纶级聚丙烯树脂。在化学纤维5个品种涤纶、锦纶、丙纶、腈纶和维纶中,丙纶是中国自行研究开发成功的。

   5.20世纪90年代

   1993年10月,“曙光—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994年。长江三峡实现大江截流,三峡工程开工建设。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二、世界科技史

  (—)文艺复兴时期

   1.天文

   1543年,波兰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确立日心说,成为近代天文学的起点。

   1609--1610年,意大利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象,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1609--1619年,德国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

   1705年,英国哈雷发表《彗星天文学论说》,其首先测定彗星轨道,并预言周期为76年,1759年得到证实,称为哈雷彗星。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