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小学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考点归纳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4.能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重点提示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所 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 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 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 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 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其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 象化的多维展现或生命活动外化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提高,它反映和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 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因此,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其中,体力和 智力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就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 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 的联系。

   4.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这一“总和”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