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小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一)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也是以所有学生的发展为本,或者说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原则。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二)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性别作为一种自然状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基因的差异,会给不同性别的人带来发展的差异。
2.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在我国小学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注意到民族差异,做到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发展,特别要注意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
3.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地域发展的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也要做到不同地域的学生得到共同发展。
教育者要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不同的发展状况,有正确的认识。正确地对待可能由于地域造成的学生发展差异,不能因学生所处地域的差异而歧视一些学生,要促进来自不同地域的小学生共同发展。
4.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然而社会中的家庭却千差万别。家庭有经济情况的差异,有家长社会地位的差异,有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有家长性格的差异,有家长教 育子女水平的差异,还有家庭结构的差异。家庭的种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小学生的发展。教育者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的种种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学生发展带来的困难 而歧视学生。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