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在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试中,文化素养是必考项,每年都考察单选题8-9道题,每题2分,合计16分-18分。这一部分的内容涉及较广知识点,主要分为文化常识、艺术成就、文学常识、历史常识、科技常识五个常规模块。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一下文化素养中的文化常识这部分知识点。

一、干支纪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以干支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在运用干支纪年法的时候,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例如某一年为甲子年,第二年就是乙丑年;如果某一年为癸酉年,第二年则为甲戌年,以此类推。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最小公倍数为60,所以第一年为甲子年,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年,周而复始。由于天干地支插花相配,首个组合为甲子,故称花甲子,省称花甲。

在考试的时候比较侧重于灵活应用,可能会给出某一年的年份,推测附近几年的年份,所以需要各位考生能牢记天干地支,以不变应万变。

二、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的这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考察过节吃什么、玩什么、有哪些习俗,贴合生活实际,所以题目并不是很难。总结起来,四大传统节日为: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四大祭祖节日为:清明、中元、重阳和除夕。

1.春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在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的习俗有贴春联、蒸年糕(寓意年年高)、拜年等,大家还会再新年这天穿上新衣服,意味着能有新的开始。

有一些文人也会在诗歌中描绘新年的场景,比如宋代王安石的“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就意味着新年到来了。一般古诗中对于春节的描绘多为新岁、除岁等。

2.元宵

我国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节的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汤圆)等。现在很多南方的城市还保留了猜灯谜的活动。

古人会在这一天张灯结彩,路上灯火通明,很多平时不能随便外出的女子,这时会出来走动,赏灯。宋代欧阳修就写了关于元宵节的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般古诗中对于元宵节的描绘大多和灯相关。

3.清明(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清明的时候往往天气开始转暖,北方在这一天往往阴雨绵绵,所以唐代杜牧有这样的诗句来描述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南方的人们在这一天往往会去踏青,还有放风筝这样的活动。

对于清明节,我们要重点注意一下:清明节不仅是传统节日、祭祖节日,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4.端午(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门口挂上艾蒿,小朋友会挂上香袋。南方有些省份会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和屈原有关,屈原被黜,投入滚滚汨罗江中,百姓爱戴屈原,就把粽子等吃食投入江中,怕江中的鱼吃屈原的身体。

5.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吃月饼等。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处于椭圆形轨道的短轴上,日月离地球最近,吸引潮涨的能量也就最大,因此便形成一年一度的特大潮水,八月中旬会有很多人专门去观看钱塘江大潮。杜甫的诗曾描写中秋:“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6.除夕(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除夕是每年的最后一天,除是出去的意思,夕指的是夜晚,所以除夕指的是辞旧迎新。这一天晚上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现在也会叫年夜饭,很多人通宵不睡,“守岁”。苏轼曾写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绘的就是小孩子不睡觉守岁的情形。

三、古代的特殊称谓

1.杏坛和杏林的区别

杏坛指的的教育界,因为孔子曾经在杏坛讲学。

杏林指医学界,这个故事出自于董奉,为百姓治病从来不索要费用,而是让大病初愈的人栽杏树。重病初愈的人栽五株,轻者则栽一株,久而久之,杏树成林,所以后来杏林就成了医学界的代表。

2.年龄的特殊称谓

十三四岁的女子被称谓“豆蔻年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十三四岁的男孩不能跟被称谓“豆蔻年华”。

男性的被称为而立之年,男性的四十岁被称为不惑之年。

六十岁被称为花甲之年,花甲重开则是一百二十岁;七十岁被称为古稀之年,古稀双庆则是一百四十岁。

以上就是在文化常识这部分比较常考的内容,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多看多记,防止混淆,尤其是涉及到人物的知识点,最好能把知识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匹配好,这样才更有利于考试一次性通过。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推荐教师资格证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中学小学幼儿园,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