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561285085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用烦冗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最终让学生能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从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了阅读教学“三读法”,即鸟瞰式读、理解式读、消化式读。其中鸟瞰式读是快速浏览,整体把握全文,属于粗读;理解式读是一字一句、一段一层地细读,属于精读;消化式读则侧重从读写结合的层面细读文本,也属于精读。

理解式读是指一字一句、一段一层地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文章,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它要求把新感知的材料和大脑中贮存的语文知识、思想、经验联系起来,经过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把一个个语句、一段段文字联系起来,形成有意义的认识,了解其本质含义。其过程是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思想意义和知识的过程,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来的言语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通过思考用自己的话理解、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意义和知识变成自己的思想认识,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思想认识,即文本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上述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理解作者行文思路的过程。所谓思路,指的是文本表达过程的路线,是作者从观察认识事物、掌握其规律性,一直到占有材料后精心构思、组织编排,写成文本全过程的思想线索和踪迹。这条“思想线索”,存在于段与段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它表现为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逻辑层次和有机联系。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了文本的逻辑层次和有机联系,如此才能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现方法。因此,阅读文本要从头至尾一段一段地读。这样读是为了适应深入理解文本的需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认为,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可分为两句话:第一句是“教学生理解别人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在理解式读中指的是“一字一句、一层一段地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第二句是“教学生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消化式阅读”与“四环节”的第四环节中。朱自清先生曾说:“语文独当其任的是培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以读写听说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而语文老师对学生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就是从培养提高学生以读写听说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这个角度,去完成‘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所有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都必须在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素养的轨道上展开,并且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进行。”为什么朱自清先生这么说呢?因为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不是外加的,而是不着痕迹地“内含”于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文本,经过一系列必要的阅读实践,不仅学习了知识,锻炼了阅读能力,而且必然受到文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于学生的内心。因此对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特点,我认为应该是“体验入文本,润物细无声”。当然,这一特点只有在一个综合的科学读解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游离于读写听说实践的人文教育,则不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

在理解式读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下列各项学习过程:

第一,认字。学生在鸟瞰式读时,有不认识的字都跳过去了,但在理解式读中,不能跳过,不认识的字必须全部查字典。认字的目的是为了把全文都能读下来。

第二,识词。一是要先让学生读懂黑格尔的一句话,即:“语言实际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黑格尔这句话是说,语言有“使用中的共体性与个体性”。这对人们阅读的启发是:语言使用中的共体性,是语言交流的基础。阅读要先从语言系统的规则出发,掌握词句的词典意义,即语言意义。

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