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教师招聘考试中,古代各朝代的教育思想是考察的一个方面内容。汉朝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大一统王朝,其教育政策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提到汉朝,就不得不提到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思想家—董仲舒。

董仲舒,是河北省景县人,汉景帝时曾为博士。在汉武帝,政治的发展需要从汉初的“黄老思想”“无为而治”的思想转变为有为政治。为此,汉武帝带着在政治上应该以什么为指导思想举行了贤良对策。面对这样的问题,董仲舒进行了一一的作答,他首先肯定了“有为政治”。

在董仲舒的《对贤良策》中,他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大文教政策。

首先,董仲舒认为必须要进行思想的统一,他认为必须改变汉初的“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的学术混乱局面,统一思想的程序应该自上而下。因此,我们后世简单的概括为他提出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一开始就将思想统一的基调定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之上,而这种“独尊儒术”作为政治的指导思想,必然要反映到文化教育理论领域。

其次,董仲舒认为要实施有为政治,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才。董仲舒认为,君主必须得到贤才的辅助,才能够不必昼夜勤劳,尽思极神。而要得到贤才,就有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是要养士,要办教育;第二是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得到。

针对第一个方面的内容,董仲舒提出了兴办太学的主张,他不仅把太学看做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

针对第二个方面,董仲舒建议加强选举的严格管理,在官吏的提拔任用过程中克服论资排辈现象,实行“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上面的两个建议也被汉武帝采纳,从而逐渐演变成了汉朝的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

因此,他的三大文教政策,简单可以概括为:(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重视选举;(3)兴办太学。

除了上述的考点外,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会涉及到董仲舒关于人性观的观点。董仲舒的人性观可以概括为性三品说,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整体上来看,董仲舒的观点属于考试中比较生僻的考点,希望各位同学能够结合历史背景,快速把握考点。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