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这一部分知识点是每年教师招聘考试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这一部分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大家在备考的时候要能够区分和识记,现在做一梳理,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一、内发论(强调内在的,先天的,遗传的因素对人发展带来的影响)
1.主要观点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却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
2.代表人物
(1)孟子,观点: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2)弗洛伊德,观点: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3)威尔逊,观点:“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观点: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5)霍尔,观点:“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7)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8)柏拉图认为:“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这部分知识点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口诀进行识记:图卢孟的四儿子,孟子复活为高歌。[图(柏拉图)卢(卢梭)孟(孟子)的(弗洛伊德)四儿子(格赛尔、霍尔、高尔登、威尔逊),孟子复(弗洛伊德)活(霍尔)为(威尔逊)高(高尔登)歌(格赛尔)]
3.局限性
内发论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教育等作用。
二、外铄论(塑造说)(强调外在的,环境,教育以及后天因素引导、主导人的发展)
1.基本观点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由于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才能有效地学习。
2.代表人物
(1)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而起伪”(环境对教育施加的影响大,教师的作用大。)
(2)洛克,提出:“白板说”,强调教育塑造;
(3)华生,观点:“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作用巨大)
(4)欧文,“性格形成说”,“人的性格不是由他自己形成的,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同样的,这部分也有较多的人物,而且经常和上一个内发论人物进行对比,仍旧可以通过口诀进行识记:外婆为欧文寻找落花生。[外(外铄论)婆为欧文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
3.局限性外铄论否定了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确信在儿童发展中,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的作用。
三、二因素论(辐合论)
1.基本观点
由于内发论和外铄论的片面性都比较明显,在争论中就发展出了另一种观点,这就是二因素论。它企图克服前两种理论的片面性,主张个体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2.代表人物
(1)德国的斯特恩。观点:“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实为内在的品质及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2)吴伟士。提出“相乘说”,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3.局限性
二因素论并没有克服机械性,没看到个体的实践活动和个体本身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没有看到个体发展中各种因素的辩证关系。
四、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基本观点
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单选题中常考反选)
2.代表人物:皮亚杰
首先,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必然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及其生理机能发展的影响,这是人的发展的先天因素。其次,我们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看作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关键。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这一部分知识点已经总结出来了,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记忆,从而顺利解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