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知识详解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例:先有直观动作思维再有具体形象再到逻辑思维

先有一般情绪再有高级情感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大多用直观教学在中学相对来说就比较少用

不能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成人化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同一方面不同步)

例:儿童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青春发育期。

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不同方面不同速)

例:一生发展过程中,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小孩四岁能够默写唐诗,就是不会读

【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具体表现】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身身互补);

例:耳聋目明

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身心互补)。

例: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身残志坚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具体表现】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只有差异性是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其余的四个都是一个个体进行比较)

【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注:在个别差异性相对应的教学启示也会有一刀切的说法,比如对于一个班上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不能搞一刀切。)

二、易混区分

1.顺序性vs阶段性

顺序性:动态,不可跨越不可逆

阶段性:静态,各个时段各有特征

2.阶段性vs不平衡性

阶段性:个体不同时期,特点不同

不平衡性:个体不同机能发展速度不均匀

3.阶段性vs个别差异性

阶段性:个体内部的不同阶段不同特征

个别差异性:个体之间的不同差异

关注微信公众号xreduv了解最新考试资讯,加QQ群245394720定期发免费辅导资料。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直播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