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15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知识点梳理

1.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 (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l4、1 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青年期指14、15岁至l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推荐:
教师编制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招聘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