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22.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23.(   )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A.活动
B.活动与交往
C.道德认知
D.实践
24.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25.(2013年真题)“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说明德育过程是(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26.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7.(   )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A.德育原则
B.德育目标
C.德育内容
D.德育模式
2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此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导向性原则
30.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体现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疏导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31.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   )的德育原则。
A.疏导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知行统一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32.(2013年真题)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33.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教育个人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   )的成功教育经验。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科夫
35.(2013年真题)“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3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7.(2012年真题)在德育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地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的是(   )。
A.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38.孔子提出了“力行近乎仁”这一观点,它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9.(   )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目标
40.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