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

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8.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10.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4.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5.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6.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