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四)性格与人格
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即为性格。在外界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个人生活实践时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所形成的特有的行为模式,就是这个人的性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是个人生物遗传素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人格中的气质是先天的,是体质和遗传的自然表现,很难改变,无好坏之分;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
从气质对性格的影响来看。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因为性格特征直接依赖于教育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性质和方法。气质作为性格形成的一种变量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就表现出来,从而会影响父母或其他人的不同行为反应,形成不同性质的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例如,同样是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多血质者在帮助人时往往动作敏捷,情感明显表露于外,而黏液质者则可能动作沉着,情感不表露于外。再次,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例如,要形成自制力,胆汁质的人往往需要做极大的努力和克制,而抑郁质的人则比较容易形成,用不着特别抑制自己就能办到。
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例如,侦察兵必须具备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等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的实践活动中,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有可能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易冲动和不可遏止的气质特征。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一)生物遗传因素
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的作用。综合现有的研究结果,遗传对人格的作用简要归纳如下。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3.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