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试题3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
A.方向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4.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7.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9.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10.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2.“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13.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15.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 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实用律
    D.效果律
    17.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18.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 )。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
    C.认知主义
    D.建构主义
    19.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20.“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应用
    21.奥苏伯尔提出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引导性的材料来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效果,这个材料被称作( )。
    A.学习动机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学习迁移
    22.在意义学习中,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的学习被称作( )。
    A.综合学习
    B.并列学习
    c.类属学习
    D.总括学习
    23.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 )。
    A.习惯性动作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24.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
    B.规则
    C.方法
    D.监控
    25.流程图和模式图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基本策略
    26.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7.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加涅
    D.夸美纽斯
    28.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
    A.正常学生群体
    B.特殊学生群体
    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D.极个别学生
    29.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环境
    D.教学策略
    30.下列不属于课堂情境结构的是( )。
    A.班级规模的控制
    B.课堂常规的建立
    C.课堂纪律
    D.学生座位的分配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2.B【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C【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4.B【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5.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B【解析】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7.A【解析】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
8.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问题发现教学法”。
9.D【解析】杜威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10.A【解析】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11.B【解析】略。
12.C【解析】“理想和未来”是青年期的重要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13.A【解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过急,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
14.B【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15.D【解析】由义务教育的特征可知。
16.C【解析】桑代克总结的三条学习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7.D【解析】巴甫洛夫总结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规律是: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18.A【解析】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
19.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水平是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
20.B【解析】略。
21.B【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2.D【解析】略。
23.C【解析】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程序性知识。
24.A【解析】计划性是学习策略的核心。
25.B【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流程图和模式图都属于组织策略。
26.c【解析】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27.A【解析】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28.A【解析】学校心理辅导针对的是正常学生群体,而不是个别学生。
29.B【解析】略。
30.C【解析】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