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试卷及解析(9)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3.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4.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7.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8.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课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9.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B.领导批评 C.家长意见 D.社会舆论

10.在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成分是( )。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成熟成分

11.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
A.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 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 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

12.规范是集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
A.内容 B.方式 C.途径 D.准则

13.按学生的成绩分班,属于测验中的( )。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指代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14.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 )。
A.以自我为中心 B.概念守恒 C.抽象思维 D.运算思维

15.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16.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17.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A.自我学习 B.自我调节 C.自我控制 D.自我反省

18.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 )。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 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19.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哪一层的标准?( )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20.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22.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23.“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24.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强调德育的外在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

25.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26.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
A.水平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2.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28.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2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3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2.【答案】B。解析:《教育漫话》是洛克的代表作,题干中的话就出自这本书。

3.【答案】A。解析: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途径包括自主、合作、探究。

4.【答案】C。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核心工作。

5.【答案】D。解析: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6.【答案】C。解析: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7.【答案】B0解析:“少年期”被称为危机期。

8.【答案】A。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在安静的教室门口咳嗽.会引起学生下意识的关注,属于无意注意。

9.【答案】A。解析: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角色转变也要以学生为中心。

10.【答案】B。解析:根据心理学研究,在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成分是情感。

11.【答案】A。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2.【答案】D。解析: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

13.【答案】A。解析:安置性测验指学期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确定学生实有水平以便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安排而经常使用的测验。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

14.【答案】A。解析:以自我为中心是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典型特点。

15.【答案】C。解析: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16.【答案】A。解析: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17.【答案】B。解析: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18.【答案】B。解析:教师参与案例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吸取有益的教学经验,是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19.【答案】C。解析: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健康在自身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即理想状态。

20.【答案】A。解析: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多血质的人反应迅速,有朝气,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粘液质的人稳重、踏实,但比较死板;抑郁质的人则比较敏感,故选A。

21.【答案】C。解析: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对青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22.【答案】A。解析:合作模式最能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3.【答案】D。解析:“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24.【答案】D。解析: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两个问题:(1)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否则就会阻抑这一功能的正常发挥;(2)品德发展实质上是人的文明化或社会化。因此,通过必要的规范学习与价值学习,以形成一定的品德,乃是发挥个体发展功能的重要内容。

25.【答案】A。解析:班主任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这种了解方式最为直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26.【答案】D。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由“石”到“磊”字的学习.属于这种具体迁移。

27.【答案】B。

28.【答案】D。解析:题干所讲的学习是概念学习中的概念同化,指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29.【答案】C。解析:概念的内涵增加,则其外延就减小了。

30.【答案】C。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