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整理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是机体的一种功能,就像消化、呼吸、血液循环一样是机体功能。人的认识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有三种机能,即同化、顺化(也叫顺应)和平衡化。
同化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同化于己”。
顺化与同化一样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是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化于物”。顺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体通过与环境作用,主动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由此实现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
平衡化不是指静止状态,而是一种运动过程。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是指从出生到两岁婴儿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婴儿主要通过视、听、触等感觉与手的动作,吸收外界知识。在婴儿一岁多时,其感觉动作日趋发展到具有物体恒存性的程度,如对滚人床下看不到的皮球,会继续寻找。接近两岁的婴儿,能在事后凭记忆去模仿人或动物的动作,这种能力叫延后模仿。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儿童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是不合逻辑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按照逻辑法则推理,但是这种能力只限于对当前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这一阶段是指11岁以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假设演绎推理。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不仅从逻辑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还考虑可能情境。
(2)命题推理。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在推理时不一定以具体资料为依据,而只要有一个说明或一个命题即可进行推理。
(3)组合推理。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面对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情境时,根据问题的条件,提出假设,一方面孤立某些因素,另一方面组合一些因素,在系统验证中获得正确答案。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