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整理之新课程中的教学观

(一)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反映的是学科内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

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二)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以下属性: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问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三)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开放,从内容角度讲,意味着科学世界(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传统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难以体现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行,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有价值的生括秩序和生活方式。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

开放,从过程角度讲,人是放开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人是未完成的非终极的存在,教育不应该把培养中的中点当做终点,以目标取代目的,否则就会阻隔人的发展。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也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生成。

推荐: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