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整理之最优化教学理论

(一)最优化教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最优化教学理论是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了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一般概念

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最优化包括:取得最大的可能效果;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耗费最少的必要精力;花费最少的经费。

(三)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根据效果和时间两条标准,可以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规定为:

1.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提高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

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

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

4.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方法的总和。这一方法的有机统一,它既包括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成分,又包括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既包括教师的活动,又包括学生的活动,强调师生力量的协调一致,从而找到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1.综合规划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注意全面发展

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重点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

5.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

6.创造必要条件

7.随时调整教学活动

8.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

推荐: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