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一,张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 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李老师颇有同感地 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张老师接着说:“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 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问题: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2.(2013年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周一要开展手工活动,张老师要求家长给幼儿准备废旧材料。周一那天,只有苗苗没带材料来,张老师就不让她参加活动。苗苗站在一旁看同伴活动,情绪很低落,一天都很少说话。回家后,苗苗冲爸爸大发脾气……
问题:
(1)你认为张老师的做法适宜吗?为什么?
(2)你觉得张老师应该怎样做?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期刚过了一半,雨雨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J、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雨雨觉得还是上幼儿园好……
问题:结合案例,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三、活动设计题
以“各族人民大团结”为主题,为大班幼儿设计社会教育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
2.B【解析】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3.A【解析】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是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两种方式。
4.D【解析】家长间接参与是指家长为幼儿园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或将有关意见反映给幼儿园和教师,如家长会、家长联系簿等,而不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各层次的决策和活动。
5.C【解析】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包括:换位思考,尊重家长;客观评价,取得信任;讲究方法,艺术沟通;软化矛盾,冷静处理。
6.D【解析】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家长委员会。
7.A【解析】电话联系是最快捷、最灵活的联系方式。
8.A【解析】家长学校是家长工作的一种新形式,是一种集体方式的家园联系形式。它主要是指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方法等。
9.B【解析】家园之窗是联系家园的纽带,是传输信息和知识的桥梁。
10.C【解析】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能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教师要经常给家长创造这样的机会,定期举办一些亲子活动、节日联欢、开放日等,使家长能够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其中,开放日是最常采用的方式。
11.D【解析】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睦,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儿童是不宜参与、不必知道的,这就是适当回避。
12.D【解析】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要对孩子有所保留,有时还要适当回避,这种家庭教育做法是较为合理的。
13.A【解析】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幼儿教育必须从学校这个封闭的范围中解救出来,扩展到社区,这一精神现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
14.B【解析】社区的文化环境包括社区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方式、工作和娱乐方式)和社区的精神生活方式。题干所描述的是社区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15.D【解析】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有:适应世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适应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
16.C【解析】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等人际交往能力。
17.D【解析】思维能力是幼小衔接过程中智育的核心。
18.B【解析】幼儿人小学后学习成为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但由于幼儿园时期幼儿需完成的任务不多,他们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题目中反映的问题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为避免这种问题,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特别在大班阶段,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9.C【解析】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有: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社区的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不同地区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是有差异的,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20.C【解析】C项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误区之一,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幼儿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