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简答题

1.简述知觉的种类。

2.简述知觉的特性。

3.简述心理现象的结构。

4.简述识记的分类。

5.简述遗忘的概念和规律。

6.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和特点。

7.简述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8.简述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9.什么是导向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0.什么是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1.什么是陶冶教育法?运用陶冶教育法的要求有哪些?

12.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13.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14.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5.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

1.【答题要点】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空间知觉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它是由视觉、触摸觉、动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视觉起着重要的作用。空间知觉主要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

(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生物钟”的机制。对于时间长度的估计,1秒钟左右最为精确,短于l秒钟时容易产生高估的现象,长于1秒钟时容易产生低估的现象。

(3)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移动和移动速度的知觉,运动知觉跟空间知觉及时间知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对象距观察者的距离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2.【答题要点】(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指的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3.【答题要点】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注意是伴随着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心理状态。

(2)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4.【答题要点】(1)根据识记的目的是否明确,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2)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人们在识记材料没有意义或不理解其意义的情况下,采取机械重复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

5.【答题要点】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错误的过程。遗忘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对于不必要的、陈旧的信息的遗忘,是有积极意义的。

遗忘的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6.【答题要点】概念: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7.【答题要点】我国小学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8.【答题要点】(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9.【答题要点】(1)概念: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基本要求: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10.【答题要点】(1)概念: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基本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1.【答题要点】概念: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基本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12.【答题要点】(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2)内化性原则。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特定性原则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4)生成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

(5)有效的监控原则。有效的监控原则指学生应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和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

(6)自我效能感原则。自我效能感原则指教师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13.【答题要点】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这八类学习依次是:(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14.【答题要点】为了更好地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涅在八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成是五种学习类型。它们分别是:

(1)智慧技能。智慧技能的学习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2)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学习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过程的内部组织能力,是学会学习的核心部分。

(3)言语信息。言语信息的学习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学习即通过身体动作质量(如敏捷、准确、有力和连贯等)的不断完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态度的学习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15.【答题要点】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7)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以上)。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