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6.从整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  )发展阶段。

A.失衡

B.平稳

C.第一高峰期

D.第二高峰期

【答案】B

17.按学生的年龄、性别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

C.目的抽样

D.有意抽样

【答案】B

18.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答案】A

19.教学实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事前准备好的课堂教学方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学设计不可能预先设定教学过程,所以课堂教学方案没必要事前准备

B.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事前准备的课堂教学方案,否则方案就没有意义

C.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依据方案不同而不拘泥于方案,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D.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方案时,应以优等生为基准,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个性特点

【答案】C

20.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答案】D

二、简答题

21.教师应如何备课?

【参考答案】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2.简述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

(1)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

(2)加强反思理论知识学习,重视教育科研;

(3)写反思日记;

(4)说课、听课与评课;

(5)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6)对课堂教学进行录像;

(7)进行反思性的行动研究。

2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答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以外,还应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三、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问题: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试分析两教法并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

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B教师的设计是不断激活学生“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很明显,B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了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了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而这些都是A教师的教学设计所缺乏的。

25.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

(1)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只忙于“教”与“检”,学生只忙于“学”与“考”,但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建议尝试从学习策略的培养去改变这种情况。

(2)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但是纵观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大多教师只重视讲和听,缺乏学法及运用的指导。许多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淡薄。许多学生只知道某种学习方法或技能有效,但并不清楚何时选择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或技能,只知道机械地运用,遇到新情况则表现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而培养学习策略能弥补这一不足。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成绩的良好途径。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它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的变量很多,除了学习风格外,还包括学习的目标、任务、要求、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测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能力、性格、气质与个性特点等。学习策略的任务是要充分认识这些变量,并揭示这些变量学习方法或技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去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①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并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思维状态;②分析学情况,选择学习方法;③制订周密、详细的计划;④执行、监控、整理学习计划。

四、教学设计题

26.材料一:“彝家娃娃真幸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材料二:“圆柱的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12页】

材料三:“小鹿的玫瑰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