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省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专家命题卷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答案】C。专家解析:关键期的存在表明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答案】D。专家解析:无条件反射引发的反应是无条件反应。

3.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  )。
A.内向与外向 B.顺从与独立 C.理智、情感与意志 D.A型与B型 【答案】A。专家解析: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

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B。

5.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考试焦虑 D.课堂焦虑 【答案】C。专家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为考试焦虑。

6.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洛克和《教育漫话》 D.杜威和《民本主义与教育》 【答案】D。

7.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A.心理模仿 B.生物本能 C.人的理性 D.生产劳动 【答案】D。专家解析:关于教育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分别是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在于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其他学说都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重要特点。

8.,班主任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
A.小组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班级教育活动 D.课外活动 【答案】C。专家解析:进行班级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

9.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社会活动 【答案】B。专家解析:学校课外活动主要以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的学科活动为主,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10.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A.1862年 B.1898年 C.1902年 D.1922年 【答案】A。专家解析: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11.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是(  )。
A.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B.上海泸南三等学堂 C.南洋公学外院 D.俞复等设立的三等学堂 【答案】C。

12.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答案】B。专家解析:雄辩是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  )年通过。
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答案】C。专家解析: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4.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  )。
A.小组 B.班级 C.年级 D.教研室 【答案】B。专家解析: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15.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  )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A.体育活动 B.群众活动 C.文娱活动 D.课外活动 【答案】D。专家解析:我国在1986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

二、简答题
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 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 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 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 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2.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教育科学研究除了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和控制性等特征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2)研究主体的多元性。 (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4)研究方式的人文性。 (5)研究论证的复杂性。 (6)研究成果的可验证性和可传播性。

3.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案要点】(1)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2)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 (3)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 (4)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 (5)教学评价的研究功能。

4.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档案。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建立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4)个别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班主任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5)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5.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答案要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 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体性,人的个性同样具有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 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 健全发展。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 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 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 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 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这意 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进行机械操作。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 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 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教师资格证省考、幼儿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

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资格证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

2015中小幼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