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教育公平历来被教育界所重视,李克强总理在教育年再次提出这样的议题: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 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面对这样的话题,在教资面试中,大家对此也要引起 足够的重视,对于教育公平的相关知识内容应有充分的理解。
教育公平常考点包括: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教育机会公平是指起点公平,不同出身、不同民族、不同性别,都能获得相对平等的受教育平台;教育过 程公平是指在学生的发展中,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方式要公平,属于人的层面的公平,是一种对待人的方式上的合理的差异,针对的是学生的个体的利益与发 展。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有: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政府制度不完善、人民教育需求日益增长。例如:
真题: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高三(14)班黑板上方的另类冲刺标语“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对于这样的冲刺标语,你怎么看?
【提出观点】结合实例,点出标语的本质问题。
急剧的社会变迁,在励志标语上留下厚重的时代印记。不论是“不努力当屌丝”,还是“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抑或是“滚去学习”,都异曲同工地 说明:社会阶层生存状态的鲜明反差,让人人渴望“出人头地”。然而,对于无数渴望“争上游”的社会底层来说,高考这条狭小逼仄的独木桥,依然是改变命运的 路径。
【论证观点】论证“滚去学习”给当今学生带来的影响。
“滚去学习”的潜台词,是通过高考“飞上枝头变凤凰”,与社会底层拉开距离。换言之,“滚去学习”的动力是追求更加富足的物质生活,而不是追求更为丰 盈的精神世界。过于关注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发育与建设,是对励志的片面化解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 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可是,现实却令人无奈,明知道功利化教育不可取,却又身不由己地被裹挟在教育流水线上。“滚去学习”的现实与庸俗,不过是阶层固化的 产物。与早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自信与豪迈相比,“滚去学习”多了一份决绝与艰辛。为了在未来拥有一条光明大道,学生们不惜矮化自己、鞭笞 自己,逼迫自己“往死里学”,成为一种悲壮得近乎残酷的励志。
【落实观点】落实素质教育真正践行的建议。
此种悲壮得近乎残酷的励志,是迫于现实,是迫于无奈,本该青春靓丽的高中生活却变成了千军万马的“独木大赛”。这一切都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关爱,来让原本快乐学习的过程从世外桃源变回到现实中。
首先,政府应努力践行素质教育改革,努力改革根深蒂固的高考制度,践行“乐学、善学”的教育体制,将青春校园还给学生。
其次,学校应营造宽松而活泼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乐学精神的培养,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挖掘其才能,鼓励其充分发挥自身潜质。
再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让其面对高考可以坚定信念去选择自己心中的道路,而非逼迫与无奈。
最后,社会各界应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渠道,凸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培育高素养且专业能力凸显的行家。只有社会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渠道,才能够拥有改变他们观念的更多机会。达成新课改的目标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包括六点: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制度、课程管理。教育改革聚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 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些从侧面促成了新课改目标的达成。在教资结 构化面试中,新课改目标的考查点也数不胜数,例如“对于现在中小学学生课业压力重这一现象,你怎么看”,再如“当下不少学生为了考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采 取题海战术,对此,你怎么看”。
面对这些题目,答题思路依旧为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我们依旧给予考生思路的点拨。
真题一:对于现在中小学学生课业压力重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提出观点】以中小学课业压力重造成的影响破题,表明态度。
现今,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日益成为了一个阻碍我国教育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问题,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教辅作业和形形色色的考 试,使得中小学生的个人主动学习兴趣减退,学习动力严重欠缺,同时课业负担过重还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