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面试常问问题:给学生一杯水 , 老师要有一桶水 . 请你谈谈看法 ?自己以前学的时候只要心里明白、会做了就好,教别人的时候却要前前后后、脚 脚落落所有的知识点,以及这个知 识点的衍生都要了解。特别是知识点的衍生知识, 就好象 9 宫格, 自己学的时候只要知道中间这格,教别人的时候却要 把其他 8 格也了解,更甚至这八格中每格的周围 8 格,类似扫雷游戏。教育学家曾说: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 水。 ”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跨世纪的建设价值规律的历史重任。但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 技术的更新可谓是一日一个样。教师还老是只会用粉笔加口水,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会“吃”不饱。 ` “一桶水”的理念,要求教师掌握更多更新更活的知识,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观照, 就会发现,它含着浓厚的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说到底,它逃不脱“学生只能成为等待装盛的容器” 的前提。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教是为了不教” , 而硬要以教师的 “一桶水” 给学生 “一杯水” , 这不是说学生永远都翻不出 “掌心” 吗?教师不是永远都可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吗?这样的教育, 也仍旧只是停留在 一种“传授” 、一种“灌输”的状态,与新课程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应逐渐隐蔽, 逐渐减少,而让学生凸现出来,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感悟,去探究、发现。所以,如果要用“水”作喻,那也应理解 为:教师怎样以自己的“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 ,甚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这才是我们的教育,才是 教育的本源。
三千年 前古希腊生物学家、 散文家普多塔戈告诉我们: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 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 ” 课堂教学我们不要“灌水” ,而要“点火” 。要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要在你的引导下,他们欲罢不能,将探究的触角 延伸到课本以外,课堂以外。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殖。
课后准备 面试常问问题:你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