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四模块“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作者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 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诗画的意境和现实观感等会聚在一起,编织成一曲情感委婉浓郁、意境深广幽远、旋律节奏优美的文字乐章。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 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 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的学习关注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对文学作品之美的鉴赏品味,关注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的个性解读、多元解读,和对阅读的空间的开拓创新。而《听听那冷雨》一文的学习在这一指导思想之下尤其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意境美的鉴赏。
鉴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我把这篇课文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反复诵读,与文本直接对话,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深沉的乡愁和强烈的爱国情思,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意境,鉴赏语言
教学难点:
鉴赏表达技巧,学会表达
关于教学方法
一、 点拨法。
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共享”关系。“共享”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 “对话”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 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在“对话”与“共享”的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他在“对话”与“共享”中发挥着其他参与者(学生)所无与伦比的引 领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不应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空荡荡的容器,而应看作是一支支等待我们去点燃的火炬,它一旦被点燃必将闪烁着智慧 的火花、创新的光芒。因此,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体现在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并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正如点拨教学法的倡导者蔡澄清先 生所说:“点者,点要害,抓重点也;拨者,拨疑难,排障碍也。既点且拨,导引学者自求而顿悟也。”
二、 反复阅读,互动讨论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强调反复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内部,打消与文本的陌生感,与文本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对话关系。这是学生实现对文本个性解读、多元解读的基础,也是促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前提。在教学中我把它分解为体验性默读和多形式朗读。
互动讨论则是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主要形式。通过倾听、理解、反思、交流的这个对话过程,学生实现了心灵的远游,建构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三、 活动体验
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涵泳美读、品味赏析、体验描述等活动体验的方式,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在品味中积累,在鉴赏中应用。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使学生充满兴趣地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