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模型后,再勾出难点疑问:“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要求用化学式表达磷在空气中燃烧。可点出以下具有阶梯性的问题:

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是否改变了?

②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什么叫式量?计算上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各是多少?是否相等?

④通过思考上述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和交流后:

再微观模拟“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如播放“磷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中粒子的微观变化”进行 解释。学生经过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以此来突破难点。再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来概括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设计意图:动画摸拟实验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对学生获得更真切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深刻地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达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4)反思与评价。

为什么?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让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如下实验:

一组: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二组: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三组:CaCO3与稀HCl反应前后总质量的测定。

然后反为什么疑问。如:上面三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一些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对于磷燃烧的实 验,如果锥形瓶口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等等。有什么办法使这些 反应前后的质量也相等呢?实验需要怎样的改进?同样通过分析得出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等——考虑配合多媒体的改进展示。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和观看实验,进一步 巩固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挑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迸发出改进实验探究的动力。让学生自己尝试和体会定量实验与定性实验,从中 获得启迪。选择多媒体的改进的实验可以缩短探究的时间,通过观看,同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意识,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性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有疑问的化学现象,大家共同讨论,使学生真正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达到突破疑点的目的。如:

①“1克冰变成1克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②我们学过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体积能不能守恒呢?举例说明。

③KMnO4或KClO3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又为什么?你能解释吗?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团在空气中燃烧前后天平不平衡,这个呢?等等。

设计意图:建立一个化学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这些“化学化”的东西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寻找生活中符合这样特点的例子,引导学生能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

4、归纳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活动探究的心得,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总结自己的收获。

5、迁移与应用练习来反馈巩固,或布置些相关的作业。如: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三个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学化学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要正确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切实抓住以下三个守恒。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