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从分析文章的语文入手,分析第一、二、三个画面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了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教学重点:一、二、三幅画面风景描写与人物描写的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
教 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教学法
学 法:讨论法、听记法
(一)导入新课
导入时,力求做到先声夺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他们对课文的直接兴趣。
导语:描写风光景色的文章我们学了不少。“风景谈”即“谈风景”,这里为什么要用“谈”字呢?先由同学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指政治寓于风景之 中”这一句话。作者写风景实际上是为了写人,赞颂解放区的军民,赞颂那些主宰大自然、具有崇高的革命精神的延安儿女;而这一主题,很大程度上是靠文中的议 论来揭示的,所以用一“谈”字。
这也与作者生活在重庆有关,为了能在重庆发表,文章只能写得含蓄些、隐晦些。第5页“黄土高原”,10页的“北国”,指的是延安。第6页多处描写了 “河”,那就是“延河”。人物活动的描写,诸如欢歌掮犁夜归的人,从“生产”归来、操七八种文音、唱雄壮歌曲的有文化的青年人,在荒山石洞读书的人,走过 “天下最难走的路”聚会在“茶社”里的青年,还有清晨号兵,都可以让人想到写的是延安人。
(二)、作者简介:
初中阶段学生已读过《白杨礼赞》,对作者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里可让学生介绍,然后老师补充,明确几点;作者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早期共产主义运 动;长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曾与鲁迅、郭沫若等人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茅盾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其他极有影响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 《蚀》(包括《幻灭》、《追求》)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