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五、说重点

感受事物,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培养个性。本课所展现的图片有两个特性,一是物的本体特性,二是物的外延特性。因此学生感受的切入点和感悟的发散性可以有 多方面的因素组成。这也有利于培养写作思维个性特征的的展现,但感受物需要调动自我的实践经验和内心体验以及各方面综合素养,所以要做到有感,有言,使感 悟和创意有所迸发。教师必须最大可能地在想象、联想等思维品质的框架里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独特体验,并在不影响学生独立发挥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归纳、 引申、逆思、整合、肯定。

六、说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是针对学情而定的,通过前两次作文,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感性事物观察的粗略性、感悟的表面化、思维的单一性,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但自己有很少真正关注过的事物)做为激发点是最有利的引导案例。

七、说过程

1、导入

刘勰《文心雕龙》提到文章的创作过程:察物——创意——缀文。就是仔细观察,用心感悟,自我创作。

2、出示教具

1、单图出示

(先后出示单截图——西瓜、橘子、西红柿,引导学生认物:图中物,适当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物——由眼前物,回忆、联想)

2、两图比较

(先后出示两物并图。引导学生在回忆联想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对展示物进行比较,引发进一步的感悟。)

3、三图共景

(呈现全图——三物并观,引导学生观察作为一整体,在前两步骤观察、感悟的基础上,整合所观察到的信息,产生更为深刻的思维见解,引发想象,形成理性认识,力争超出“物”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直观第一印象和第一感悟的形成。

3、交流讨论观察所感

把自己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悟在四人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并且在整合其他成员感悟结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找共性,发挥自己的特性)

4、抒写主要感悟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阅读经验、内心体验、个性特点、感情特征等综合因素,把自己的理性认识用短文写出来,各个学习小组推荐一位代表作课堂交流发言。

5、课堂交流

(根据学生完成的具体时间的情况来决定学生发言的次数和长短。教师可及时在每位学生发言后进行适当的小结或阐释;可在所有学生发言后进行总结,以归纳、比较、整合等方式进行点评。教师的姿态应以鼓励创新,评价以激励肯定学生的思维结果为主。)

6、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可穿插在学生发言后)。学生常说作文难写,或者不知道写些什么,其实,就是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对情感的体悟不够细腻多 角度、对生活中现象本质的思索不够全面多层次,造成思维的浅显、单一,无话可说,无字可写,无情可抒,或者写起作文来观点不新,角度狭小,叙说瘪瘪,议论 泛泛,抒情平平。只有观察感悟思索到位才能文思泉涌,才能言及有物,才能立说自圆。(根据学生交流思维的结果,可适当引用实例,多肯定表彰,少否定批 评。)引导学生作文要做到四到:眼到、心到、情到、文到。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