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六、教学设计

  (一)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概述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导入)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精读赏析)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回归整体)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课外拓展)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过直观的 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 运。通过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 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