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一):鉴赏人物作品
  (1)、鉴赏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请男同学齐读,读出其雄奇壮美的王者之气,分析在大气磅礴之中含有怎样的可贵的思想:
  求贤如渴,居安思危。
  (2)、朗读项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针对这首诗设计三个小问题:
  A、项羽乌江自刎时说“天亡我也,非战之过也”他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B、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C、那么他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鸿门宴》
  这两个大的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人物本身的作品之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分析人物的形象,增强学生的为下文刘项形势改变的原因作铺垫
  (二)走进鸿门宴
  在这里设计了两个问题
  1、鸿门宴上,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鸿门宴是改变天下的契机吗?(三人一组讨论)
  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关键情节----项羽失去了几次杀刘邦的机会?
  总结:不设鸿门宴,可直接杀---樊哙闯帐---范增意杀---项庄舞剑杀---刘邦不辞而别借口杀----逃走,追杀---刚到鸿门杀(共七个理由杀)
  2、项羽为什么坐失良机?刘邦为什么会脱身逃走?提示:找一个角度来分析,谋士角度、年龄角度(有人说项羽因青年人的血气输给了刘邦中年人的城府,是年龄的悲剧吗?)重点从项羽、刘邦的性格角度分析?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 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 铺垫,环环相扣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 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既可以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 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也可以从根植于人们心中“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观念入手。项羽因为最终失败,人们 才把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贬得一钱不值;设想一下,假如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者是项羽,人们又将作何感想呢?也许鸿门释刘成了项羽的一则美谈。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出环环相扣的特点(课件展示)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