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四、教学设计

  (一)预习设计

  1、并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左传》。

  2、了解本课历史背景。

  3、通读全文,注意揣摩语意、语气,了解词语的意义、用法。

  4、分析烛之武这一形象,他是如何说退秦师的?

  5、通过本文体会《左传》语言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有人说“口才,电脑,英语,驾驶”是当今青年必须掌握的四门技术,其中口才被排到第一位,由此可见口才在今天同样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人怎样凭三寸不烂之舍就使强大的军队退却的故事,请看《烛之武退秦师》

  2.设计四个大问题串连全文

  ①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讨论)

  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战争的原因:三点。

  ②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

  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③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学生讨论,理解内容,分出层次)

  1)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2)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亡郑信心。

  3)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4)再以历史上晋对秦的背叛,离间秦晋联盟。

  5)从历史说到将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撤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④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提问--讨论)

  此问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段对事件结果的交代,也顺便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文公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正是晋文公日后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