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1.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定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要点】
该案例中的评价标准符合新课改的学生评价理念:强调全面发展,质性评价,考试与其他评价相结合。
首先,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案例中制定的这些标准,就是学校在践行新课改理念,建立学生全面发展指标体系的具体实践。
其次,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式。不仅仅依靠纸笔测验作为手机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关注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捏在发展的动力。
再次,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唯一手段,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同时,案例中学校的做法也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践行。此举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举措值得各学校学习,更值得教师学习和研究。
2.某日报报道:面对调皮学生无心向学、校风日下的状况,为感化学生,重新挽回学生的学意识,校长曾经三次跪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课。
问题:试分析该校长的做法。
【答案要点】
案例中校长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其初衷是想挽回学生们的向学之心,但其做法并不恰当。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个性、有创造力和幸福感的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应具有这些品质。教师没有思想,便不能培养有思想的学生;教师没有独立人格,学生更无从谈起;教师有理想和尊严,才能培养出有理想和有尊严的学生。所以教师应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会适得其反。其次,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校长的做法,教师的人格不再神圣,而如果学生对教师不再尊重,教育便会产生危机。校长的这一跪很可能会把学生推得离教育更远。只有教师重新赢得社会的尊重.有了较高的地位,才能站直了腰杆教书。
不跪着教书,教师要做的是树德,以崇高的师德激励自己、感化学生、影响社会;要有思想,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丰富自己的内涵.多读书,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教师应有自己的品格,不能让狭隘的功利左右自己的教育观,为了外在可见的利益丧失了个人的原则。
3.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答案要点】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运用这一原则要求老师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学生;2、尊重学生差异;3、面向每一个学生。
材料中该教师能够针对学生不用的学习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给成绩好和成绩略差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做法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差等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教师应当把握的主要教学原则,这一教学原则能够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问题。

网校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网校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协议保过班不过全退!赶紧报名吧!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