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研究策略:1、语文读写策略的研究 2、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 “逗”“嵌”“圈” “年轮”等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感知诗歌中所写到的大自然语言,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诗歌中相对应的结构特点,抓住“妙不可言”的“妙”与“不可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4、找准诗歌中的读写训练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创编诗歌,实现读写结合。
5、学习观察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诗歌中相对应的结构特点,抓住“妙不可言”的“妙”与“不可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找准诗歌中的读写训练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创编诗歌,实现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解读谚语,揭示主题
1、出示语文天地中的谚语: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月晕而风,日晕则雨3、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将来到3、东虹日出西虹雨4、早雾晴,晚雾阴5、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晴
2、师:齐读这些谚语,你最喜欢哪一句,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燕子低飞蛇过道时就会下雨
生2:彩虹出现在东边会出太阳,在西边则会下雨
师:,观察得很细心,读得也很认真。不错,要想知道生活中更多的奇妙现象,就要靠我们平时用心地去观察与发现。(板书:9、观察与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读语文天地中的谚语时初步感知大自然的一些奇妙现象,这为下文的内容学习及仿写诗歌做了一定的准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看到同学们刚才的精彩表现,老师发现你们个个都是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带着这种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心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读后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
生2: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
2、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师: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诗歌中。要读懂它们,我们首先就得先把诗歌读通、读顺。课前同学们都有预习过了,老师来听听你们的预习情况。我们来开火车接读,火车开到这组来。
3、配乐范读,听思结合
师:听到同学们把诗歌读地那么通顺流利,老师也像来读一读?同学们可要认真听,边听边思考:“大自然地语言是怎样的?”
师:你认为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的?
生1:我认为大自然的语言很奇妙
生2:我认为大自然的语言很神奇
师: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板书:妙)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激励语言以及优美的音乐等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对课题进行质疑。质疑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地投入到释疑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精读诗歌,重点品评
1、学习2—8小节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诗歌中都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并做下记号。(生: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树、大鱼、三叶虫化石)
(1) 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大自然的语言,细细品读
(2) 交流汇报
① 第2、3小节
生:我最喜欢白云的语言(读第2小节)
师:白云告诉你什么?
生: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板书:白云——晴)
师:说得真棒。善于观察的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个小节的结构跟这一小节很
相似?(生:第3小节)齐读第三小节
师:看到过蚂蚁搬家吗?(生:看过)看来你平时肯定很喜欢观察。那么这个“搬”字你们有没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生:左右结构)(生:出门要带雨伞)(板书:蚂蚁——雨)
师:蚂蚁忙着搬家,告诉我们(生:出门要带雨伞)
师:男生你们能不能当当忙着搬家的小蚂蚁读一读这一个小节呢?(男生读)女同学们我们也来当当飘得高高的白云,读一读白云的语言。(女生读)
②第4、5小节
师:你还喜欢谁的语言?(生:蝌蚪)(读第四小节)
师:知道蝌蚪长什么样子的吗?我们来一起看看(出示小蝌蚪的图片)
师:这蝌蚪可真像什么啊?生:像逗点。
师:这个“逗”字你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生:半包围结构)
师:形如黑色“逗号”的小蝌蚪在水面写着?
生:春天来到人间(板书:春到)
师:哪个小节跟第四小节很相似呢?(读第五小节)
师:大雁编队南飞可不就像(生:省略号)
师:这个“略”字,它的左边是“田”右边是一个“各”字,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左边的“田”与右边的“口”搞混了)
师:它在蓝天上又写着些什么呢?(生:秋天就在跟前)(板书:秋至)
师:1、2组的同学你们就是那一只只自由自在的,游来报春的小蝌蚪。齐读第四小节。3、4组你们就是那一只只凌空飞翔,携来秋收佳音的大雁。读第5小节。
③第6、7小节
师:你还喜欢谁的语言呢?(读第六小节)
师:知道大树的年轮是怎么样的吗?(出示“年轮”图片)
师:那同学们认真观察这棵树的年轮,数一数这棵树它几岁了?生:5
师:是的,大树的年轮告诉我们一年只长一圈。(板书:一年一圈)
师:其实鱼鳞上也有圆圈,一起读一读第7小节。
师:我们很多人因为没有仔细观察,所以都没能看到鳞片上的圆圈。其实鱼鳞上的圆圈啊,一圈就是一岁。(板书:大鱼——一圈一岁)爱观察的你们肯定很有兴趣去发现,那么就请你们课后去看一看,数一数好吗?
(齐读6、7节)
④第8小节
师:看看宝石嵌在( )
师:看,这就是嵌在喜马拉雅山的“三叶虫”化石。
(出示“三叶虫”化石的图片资料)
师:“三叶虫”生活在远古时代的深海中,可由于地壳运动的原因,如今却嵌在了喜的山脉上,这是在告诉我们(生:那儿曾是汪洋一片)(板书:三叶虫——曾是汪洋)
师:一起来把“三叶虫”化石的语言读一读(齐读8小节)
2、学习第9、1小节
师: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边读边出示第9小节,板书“不可言”)因为它们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谁能读好这个小节。(抓住“到处”“睁开眼”等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感悟诗意时,引导他们对诗歌相应小节的结构特点质疑。这引发了他们独立钻研课文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仿编诗歌也就有了可参考的仿写格式。此外,“逗”“年轮”等关键词语的质疑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思维的大匣门,结合形象的图片或生活经历等理解学习,效果甚佳。】


四、拓展延伸、仿编诗歌
师: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学习就必能发现更多更多的大自然语言。生活中你又发现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大自然的语言图片,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又告诉你什么信息?
(交流仿说)
师:刚才我们一起发现了许多诗人没有写到的大自然语言,看来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很多很多(板书:……)我们也来学诗人那样把刚才发现的大自然语言编成一首首小诗好吗?我们可以用上这两种格式。出示:
①你看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 。
③ ,不就像 。大自然在 写着: 。
【设计意图:先说后写。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配乐播放大自然的语言图片,打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在充分的交流后,以提供的仿写格式为依据进行表情达意的创作。】

五、总结提升,提出希望
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一颗善于观察的心去发现大自然奇妙的现象,妙不可言的语言。好吗?
六、布置作业
师:说得真棒。真是一群爱观察、勤思考的孩子。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课后请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书中探索,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语言,把它们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多练多写方能使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学生将探索的大自然语言以仿诗的格式记录下来,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练习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实了课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知识。】

七、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晴 蝌蚪——春来
蚂蚁——阴 大雁——秋到


大树——一年一圈 三叶虫化石——曾是汪洋
大鱼——一圈一岁 不可言 ……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教材中,提出要加大学生识字量、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积累更多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多读多背,多积累,而不过多分析课文,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意思就可以了。本着对北师大教材设计理念的学习和理解,再结合本次“十校联动”举行的语文读写策略探讨交流活动和我校校本教研开展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活动,我选择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里的一篇主体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进行教学。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 “逗”“嵌”“圈” “年轮”等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写到的大自然语言,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诗歌中相对应的结构特点,抓住“妙不可言”的“妙”与“不可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创编诗歌,实现读写结合。依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合本此探讨交流的主题,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抓住“妙不可言”的“妙”与“不可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创编诗歌,实现读写结合。反思本课的教学,感受颇深,现将自己的几点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借助信息技术 鼓励学生质疑 
大家都知道,学生年龄小,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直觉地对色彩、图像、动画、故事等感兴趣,本节课所设计的课件,正符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课件集色彩斑澜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等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民主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民主氛围下,敢于独立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勇于发表意见,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2、拓展思维空间 实现读写结合
读书积累是文学创造的源泉。基于此,教学时我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巧用课前的“有趣的谚语”和生动的大自然语言图片,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诗歌。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可在教学时,由于时间较紧,我没能让学生在小组内做充分的交流表达,这导致学生在仿编诗歌时较为吃力。
3、路漫漫其修远 吾将上下求索
本课我设想让随文学习“搬”“逗”“嵌”“年轮”“圈”等生字词。可由于自己缺乏识字教学的教学经验,临场应变能力不强,对兄弟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不甚了解,使得“逗”、“圈”的写法指导较为混乱含糊。当然,那些将是我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研究策略:1、语文读写策略的研究 2、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 “逗”“嵌”“圈” “年轮”等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感知诗歌中所写到的大自然语言,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诗歌中相对应的结构特点,抓住“妙不可言”的“妙”与“不可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4、找准诗歌中的读写训练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创编诗歌,实现读写结合。
5、学习观察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诗歌中相对应的结构特点,抓住“妙不可言”的“妙”与“不可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找准诗歌中的读写训练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创编诗歌,实现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解读谚语,揭示主题
1、出示语文天地中的谚语: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月晕而风,日晕则雨3、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将来到3、东虹日出西虹雨4、早雾晴,晚雾阴5、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晴
2、师:齐读这些谚语,你最喜欢哪一句,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燕子低飞蛇过道时就会下雨
生2:彩虹出现在东边会出太阳,在西边则会下雨
师:,观察得很细心,读得也很认真。不错,要想知道生活中更多的奇妙现象,就要靠我们平时用心地去观察与发现。(板书:9、观察与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读语文天地中的谚语时初步感知大自然的一些奇妙现象,这为下文的内容学习及仿写诗歌做了一定的准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看到同学们刚才的精彩表现,老师发现你们个个都是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带着这种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心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读后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
生2: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
2、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师: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诗歌中。要读懂它们,我们首先就得先把诗歌读通、读顺。课前同学们都有预习过了,老师来听听你们的预习情况。我们来开火车接读,火车开到这组来。
3、配乐范读,听思结合
师:听到同学们把诗歌读地那么通顺流利,老师也像来读一读?同学们可要认真听,边听边思考:“大自然地语言是怎样的?”
师:你认为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的?
生1:我认为大自然的语言很奇妙
生2:我认为大自然的语言很神奇
师: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板书:妙)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激励语言以及优美的音乐等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对课题进行质疑。质疑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地投入到释疑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精读诗歌,重点品评
1、学习2—8小节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诗歌中都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并做下记号。(生: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树、大鱼、三叶虫化石)
(1) 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大自然的语言,细细品读
(2) 交流汇报
① 第2、3小节
生:我最喜欢白云的语言(读第2小节)
师:白云告诉你什么?
生: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板书:白云——晴)
师:说得真棒。善于观察的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个小节的结构跟这一小节很
相似?(生:第3小节)齐读第三小节
师:看到过蚂蚁搬家吗?(生:看过)看来你平时肯定很喜欢观察。那么这个“搬”字你们有没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生:左右结构)(生:出门要带雨伞)(板书:蚂蚁——雨)
师:蚂蚁忙着搬家,告诉我们(生:出门要带雨伞)
师:男生你们能不能当当忙着搬家的小蚂蚁读一读这一个小节呢?(男生读)女同学们我们也来当当飘得高高的白云,读一读白云的语言。(女生读)
②第4、5小节
师:你还喜欢谁的语言?(生:蝌蚪)(读第四小节)
师:知道蝌蚪长什么样子的吗?我们来一起看看(出示小蝌蚪的图片)
师:这蝌蚪可真像什么啊?生:像逗点。
师:这个“逗”字你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生:半包围结构)
师:形如黑色“逗号”的小蝌蚪在水面写着?
生:春天来到人间(板书:春到)
师:哪个小节跟第四小节很相似呢?(读第五小节)
师:大雁编队南飞可不就像(生:省略号)
师:这个“略”字,它的左边是“田”右边是一个“各”字,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左边的“田”与右边的“口”搞混了)
师:它在蓝天上又写着些什么呢?(生:秋天就在跟前)(板书:秋至)
师:1、2组的同学你们就是那一只只自由自在的,游来报春的小蝌蚪。齐读第四小节。3、4组你们就是那一只只凌空飞翔,携来秋收佳音的大雁。读第5小节。
③第6、7小节
师:你还喜欢谁的语言呢?(读第六小节)
师:知道大树的年轮是怎么样的吗?(出示“年轮”图片)
师:那同学们认真观察这棵树的年轮,数一数这棵树它几岁了?生:5
师:是的,大树的年轮告诉我们一年只长一圈。(板书:一年一圈)
师:其实鱼鳞上也有圆圈,一起读一读第7小节。
师:我们很多人因为没有仔细观察,所以都没能看到鳞片上的圆圈。其实鱼鳞上的圆圈啊,一圈就是一岁。(板书:大鱼——一圈一岁)爱观察的你们肯定很有兴趣去发现,那么就请你们课后去看一看,数一数好吗?
(齐读6、7节)
④第8小节
师:看看宝石嵌在( )
师:看,这就是嵌在喜马拉雅山的“三叶虫”化石。
(出示“三叶虫”化石的图片资料)
师:“三叶虫”生活在远古时代的深海中,可由于地壳运动的原因,如今却嵌在了喜的山脉上,这是在告诉我们(生:那儿曾是汪洋一片)(板书:三叶虫——曾是汪洋)
师:一起来把“三叶虫”化石的语言读一读(齐读8小节)
2、学习第9、1小节
师: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边读边出示第9小节,板书“不可言”)因为它们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谁能读好这个小节。(抓住“到处”“睁开眼”等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感悟诗意时,引导他们对诗歌相应小节的结构特点质疑。这引发了他们独立钻研课文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仿编诗歌也就有了可参考的仿写格式。此外,“逗”“年轮”等关键词语的质疑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思维的大匣门,结合形象的图片或生活经历等理解学习,效果甚佳。】

四、拓展延伸、仿编诗歌
师: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学习就必能发现更多更多的大自然语言。生活中你又发现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大自然的语言图片,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又告诉你什么信息?
(交流仿说)
师:刚才我们一起发现了许多诗人没有写到的大自然语言,看来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很多很多(板书:……)我们也来学诗人那样把刚才发现的大自然语言编成一首首小诗好吗?我们可以用上这两种格式。出示:
①你看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 。
③ ,不就像 。大自然在 写着: 。
【设计意图:先说后写。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配乐播放大自然的语言图片,打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在充分的交流后,以提供的仿写格式为依据进行表情达意的创作。】
五、总结提升,提出希望
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一颗善于观察的心去发现大自然奇妙的现象,妙不可言的语言。好吗?
 

 

六、布置作业
师:说得真棒。真是一群爱观察、勤思考的孩子。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课后请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书中探索,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语言,把它们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多练多写方能使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学生将探索的大自然语言以仿诗的格式记录下来,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练习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实了课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知识。】

七、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晴 蝌蚪——春来
蚂蚁——阴 大雁——秋到
大树——一年一圈 三叶虫化石——曾是汪洋
大鱼——一圈一岁 不可言 ……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教材中,提出要加大学生识字量、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积累更多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多读多背,多积累,而不过多分析课文,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意思就可以了。本着对北师大教材设计理念的学习和理解,再结合本次“十校联动”举行的语文读写策略探讨交流活动和我校校本教研开展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活动,我选择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里的一篇主体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进行教学。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 “逗”“嵌”“圈” “年轮”等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写到的大自然语言,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诗歌中相对应的结构特点,抓住“妙不可言”的“妙”与“不可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创编诗歌,实现读写结合。依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合本此探讨交流的主题,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抓住“妙不可言”的“妙”与“不可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创编诗歌,实现读写结合。反思本课的教学,感受颇深,现将自己的几点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借助信息技术 鼓励学生质疑 
大家都知道,学生年龄小,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直觉地对色彩、图像、动画、故事等感兴趣,本节课所设计的课件,正符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课件集色彩斑澜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等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民主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民主氛围下,敢于独立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勇于发表意见,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2、拓展思维空间 实现读写结合
读书积累是文学创造的源泉。基于此,教学时我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巧用课前的“有趣的谚语”和生动的大自然语言图片,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诗歌。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可在教学时,由于时间较紧,我没能让学生在小组内做充分的交流表达,这导致学生在仿编诗歌时较为吃力。
3、路漫漫其修远 吾将上下求索
本课我设想让随文学习“搬”“逗”“嵌”“年轮”“圈”等生字词。可由于自己缺乏识字教学的教学经验,临场应变能力不强,对兄弟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不甚了解,使得“逗”、“圈”的写法指导较为混乱含糊。当然,那些将是我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面试热点:如何提高自己的备课能力   如何在教师资格面试中快速备课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中导入环节    面试精神太紧张?

提示:“Ctrl+D”收藏此页面,届时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公布最新动态。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内部资料、内部测试题
教师资格证保过班,十余年年教学培训经验,带你一起冲刺考点!  线上报名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xreduv QQ群教师资格交流群|手机APP一手全掌握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