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四个方面:
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3.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4.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目前,美国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新趋势:
1.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即有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
2.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3.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
4.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的实际应用研究;
5.从理论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
二、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08年,房宗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近代在我国最早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 作。之后的二三四十年代,出现了一批教育心理学的教材和译著。如: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26年,陆志伟翻译出版了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1933年陈德荣翻译了盖茨的《教育心理学》,l939年吴绍熙翻译的霍林沃斯的《教育心理学》,编著教科书的还有高觉敷 (1929年)、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年)、肖孝嵘(1940年)与艾伟(1945年)等。
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表现出以下特点:
1.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